80年代的连环画艺术形式与世纪同行的中国连环画艺术

原著: 编文: 绘画:

 

  80年代的连环画艺术形式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占主要地位的线描越发多样化,具有不同风格的线描高手层出不穷。随着印刷水平的提高,彩色连环画也有很大发展。连环画规格除上图下文的方块构图,还有“宽银幕”式的横幅,也有横竖相间、大小多变的形式,出版版本也从50年代的64开、48开,发展成多种开本。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追求形式美的多样性,是连环画艺术审美水平提高的标志,是步入80年代连环画艺术的一大特征。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盗版和翻印外国连环画的势头猛增,使我国连环画事业受到严重冲击。读者的阅读兴趣、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我们的连环画编创、出版发行等的改革又一时跟不上新的需求,致使连环画的出版出现了萎缩局面。由此连环画事业又一次进入新的困境。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批连环画工作者没有在困境中停步,他们或是从选题上大胆开拓,或是在艺术上追求更高的水平,或是在出版印制方面进行革新,以适应读者需求的新的变化。连环画事业又在时代的召唤之下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

  为了检验新的成果,1991年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有72件作品获奖。《地球的红飘带》、《靖宇不死》、《呼兰河传》获绘画一等奖。《我的儿子安珂》(胡莘华编)获脚本一等奖。

  从中国连环画的漫长历程和丰富的成果,可以看出它具有这样一些主要的特点:它总是以通俗普及的形式服务于广大读者,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艺术;它经常敏锐地反映群众的需求,表达时代的声音,是富于革命性的艺术;它以美术与文学相结合,吸收影视戏剧等艺术之长,可以表现众多的题材内容,塑造了各种典型形象,是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它不断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和外国艺术中广取博收,丰富发展自己,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它在进行思想教育、传播文化知识之时,又潜移默化地给人以审美熏陶,引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美术和文学的兴趣,因而又是培养和造就文艺人才的艺术。一代代连环画工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探求,勇于创新,为世人奉献出一批批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也留下了优良的传统。

  面对21世纪的到来,中国连环画艺术任重道远。它以自身的成就展示了辉煌的过去,也必将以其优良的传统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编选自《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连环画卷》的概论。该卷由姜维朴任主编,陈惠冠、费声福、吴兆修任副主编,中国连环画出版社1998年出版。)

共 2 页,第 2 页   目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  
1  2  

精品连环画

推荐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