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多彩的贵州版画

原著: 编文: 绘画:

建国以来,贵州版画以其独特的样式风格,在不同时期都曾闪亮过辉煌过,近年,贵州版画再次引人瞩目。2011“中国版画年”,贵州与黑龙江、江苏、安徽、广东等版画大省联合举办版画巡回展出,贵州版画在天南地北引起关注。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贵州举办“中国版画进万家”活动,曹琼德、王建山等六位本土版画家与十位国内著名版画家创作表现贵州题材的版画,由中国美协捐赠给基层学校和部队家庭,阳春白雪的原创版画艺术进入普通人的生活。2013年,“贵州版画精品展”走进中国版画原创基地——观澜美术馆。贵州版画整体创作面貌被认同被关注。  

贵州创作版画的发展、演进、转化是在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形态下进行的,其间经历政治需求与艺术表现的失衡与调整,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撞与交融,逐渐走向艺术本体的精纯和艺术表现的多维。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给贵州版画家提供创作的源泉和激情,经过几代版画家不懈的努力,成就了贵州版画独具一格的面貌。半个多世纪过去,回望贵州版画的发展历程,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看到它的主要脉络。  

贵州创作版画,应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王树艺在重庆参加了中华木刻协会并担任理事。1942年,中国木刻研究会贵州分会成立,在遵义举办了“赈灾木刻展”,其后,贵州分会又在惠水、普定举办木刻巡回展,新兴木刻这一艺术形式由此在贵州得到传播和发展。

50年代,国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贵州版画家遵循新兴木刻的传统精神,深入生活,以主题讴歌模式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作品。如《川黔铁路贵阳大桥》(王树艺)、《山区水电站》(金逢孙)、《兄弟民族支援铁路建设》(周发书)、《从来没有学校的地方》(劳郭)、《赶场归来》(刘石父)、《荒原甦醒》(吴家华)《爬坡——苗族青年节》(潘应禄); 有表现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生活的《清水江上的节日》(蒙绍华)、《清水江之夜》(刘宗河)、《芦笙舞》(杨田力)、《复习》(陶陶);有表现防特剿匪斗争的《山间巡逻》(姚少崇)、《大破匪穴天险窗子洞》(潘中亮);表现大跃进的《三更时分》(贾宜群)。其中,潘中亮的《安错湖之滨》获全国首届青年美展二等奖。可以这样说,贵州独特的地域风貌,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人文资源,以及和平建设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给版画家提供了宽泛的创作选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这一时期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情绪激越豪迈,同时也打上了时代烙印。

六十年代初,作品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形式风格更加多样,在借鉴民族传统及民间绘画等表现手法上,进行更多尝试,因而版画技法有较大提高。王树艺《入市喜盈盈》、蒙绍华的《送画下乡》、孙烽明的《枪是俺家传家宝》、吴家华的《骤雨还晴》、蒲国昌的《屈原》、董克俊的《有趣的书》、龙开朗的《林海》、蒋志伊的《一担茶籽一担歌》皆为这一时期代表作,杜国敏的《晒干簸净交爱国粮》入选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览。至此,贵州作品入选全国展览逐年递增,1963年全国第五届版画展,贵州已名列全国第五位。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写实为主,画家以真情感受生活,情感质朴,基调欢乐愉悦,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作品注重吸收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在制作技法、专业技巧上的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丰富和提高了版画的表现力。版画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那些折射时代精神的作品,至今仍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当时的贵州美术界出现一个现象,画家们积极客串版画创作,贵州版画显现出其旺盛的活力,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力量。

六、七十年代,比较活跃的版画家还有何正元、吴家贵、李德荣、谢光荣、雷相成、邬应能、吴帮泰、蒋若滨、高先贵、符朝荣、潘应禄、潘万雄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艺术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中发生蜕变,贵州版画走上了对艺术本体语言进行深入研究的求索之路,开始了第二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979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版画展,贵州版画家董克俊入选的《春返苗山》、《亲密一团》、《乌蒙新市》突出艺术形式美,格外引人注目,其后又推出《雪峰寓言插图》及《秋实》等一批具有形式意味和生活气息的作品,董克俊以山地文化生活为背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显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继而成为80年代中国版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蒲国昌创作了《节日》《刺梨花》《新娘子》等版画作品,极富创造性,个性鲜明,198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半截子画展”中,展出多媒体组合版刻《召唤》,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关注。吴家华的《侗乡三月》《激流勇进》《古榕新道》《秋收余韵》等充满诗意具有抒情意味的作品,是画家在生活中触景生情,精心构思,创作而成,这些作品也成为贵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典范。

    这个时期贵州版画创作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地区版画创作活跃。其中黔西北张炳德、何正元、刘继贤,黔东胡贻孙、雷相成、房世忠,黔东南龙开朗、蒋志伊、李万增,黔西北曾传文、韦正彬,黔北杨田力、郑玉铭等,丰富充实了民族风情和乡土情怀的版画创作,在贵州版画发展历程中留下印迹。  

20世纪80年代,贵州版画家从本土中吸取养分,创作出神秘而诡异、朴素而强悍的艺术,在中国版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间董克俊、蒲国昌、曹琼德、王建山、熊红刚、王平、刘隆基等相继在北京举办版画展,共同点是都具有独特的贵州地域特色,但每位版画家的表现题材、方式、形式各异,这种多角度多层面集中展览的方式形成了极强的影响力,成为“贵州美术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中国美术界的密切关注。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龙开朗的版画《照像的姑娘》获优秀奖;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曹琼德的《岜沙·牛》、钱筑生的《圣经组画》获铜奖;第九届全国版画展览,董克俊、龙开朗、曹琼德、刘隆基获优秀奖;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朱丹的版画获三等奖;1988年,董克俊的版画获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展银奖。

1983年在昆明、贵阳举办了云贵版画联展。1984年在贵阳、大连举办了贵阳大连版画展览。贵州版画开始了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有意识拓宽艺术视野。这一阶段,贵州版画家在艺术语言形态、视觉方式、精神内涵、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变化,在以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风土人情描绘中有了新的开拓,形成了自已的特色和优势,为贵州版画进一步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

九十年代,贵州版画在平稳发展中显示了旺盛的活力和进取精神。版画家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探寻,从较高审美层次去观照对象,自觉从民族风俗的表象深入到文化层面的发掘,对既往形成的艺术语言进行突破和超越,进一步探索版画艺术语言的纯化及制作技巧。

     19911月举办了贵州首届版画大展,19964月举办了贵州首届青年版画大展,从中可以看到中青年版画家在创作中流露出的热情和专注,两次展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贵州版画发展的一次总结,贵州版画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钱筑生的《明清杂话》艺术语言纯净,触及到文化层面的批判;曹琼德的《禾架》运用抽象构成表现地域民族文化;王建山的《高原》从民族风俗的表象深入到文化内涵上的发掘;董重的《床》主观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黑白构成,表现家庭的状态;滕维平的《机器交响系列》描绘出现代工业的节奏和气势;钟庆伟的《成熟的季节》呈现出宁静的意境;李丰的《鱼》点线面变化丰富,趣味盎然;罗石昕的《霞池》抒情雅趣,自成天趣。此外,田军、葛贵勇、周路、杨修林、惠君、陈复建、朱世伟、谷旭、杨建铭、刘汉铭的版画作品都各具特色。

八、九十年代是贵州版画成果丰硕时期,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董克俊的《太阳雨》、曹琼德的《牛·3》获优秀奖;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王建山的《璀璨的阳光》获铜奖;第十、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版画展袁琳、颜冰、周庆、韦雪萍、王建山分别获铜奖。

    这一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贵州版画走出国门,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艺术交流,先后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地举办展览、讲学。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收藏了董克俊、刘隆基各三件版画作品;新南威尔士美术博物馆收藏了董克俊、刘隆基、王建山、龙开朗、杨修林、谷文、赵学常等的版画作品。

    为了肯定几代版画家对中国版画事业的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分别表彰了各个不同时期的优秀版画家,1991年授予贵州版画家王树艺“新兴版画奖”称号。1996年授予董克俊、蒲国昌、蒙绍华、贾宜群、吴家华、潘中亮、龙开朗“鲁迅版画奖”;1999年授予王建山、曹琼德“鲁迅版画奖”。  1995年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国版画家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董克俊当选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王建山、曹琼德当选为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199810月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收录了贵州版画家王树艺、吴家华、潘中亮、张炳德、蒲国昌、董克俊、曹琼德、王建山。

进入新世纪,贵州版画实现了自身本土化转换与升华,人才积累和整体创作水平已有量和质的提高,积极与中国美协和版画艺委会合作,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探寻版画本体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和更新的可能性,并持续举办了一系列有特色和学术水准的全国性高端版画系列活动,贵州版画家也逐步进入中国版画组织评审机构。

200210月举办了“贵州当代版画学术探索展”,得到业内认可。200511月,首次承办国家级美术展览“第十七届全国版展”,贵州版画以全新的整体面融入全国平台,并取得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共8件、入选27件的好成绩。201110月至12月,贵州版画家参加了“纵横时空——黑苏皖黔粤当代版画巡回展”,中国版画创作活跃的五省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积淀相互融合补充,成为“2011中国版画年”系列活动中别开生面极富创意的一次联展。

院校的版画创作引人注目,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凯里学院艺术学院、黔南师院美术系、遵义师院美术系、兴义民族师院美术系师生成为贵州版画创作的有生力量,他们创作富有活力,40多幅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国版画展,并获银奖、铜奖、优秀奖共十三次。赵江华、龙润惠、吕昌清、张清雪、王燕、李君等共十二件作品入选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云南首届国际版画展。

一批青年版画家脱颖而出,朱剑坤、吴建棠、梁练方、杜庆伟、白雪、冯果、李珣等的作品具有学院版画的特性,注重新技法新材料的实验性和艺术观念的抽象性,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创作中注意刀与木板的关系,运用刀痕板痕营造画面构成;杨学文、赵江华、龙润惠、张清雪、李宏、吕昌清、蒋园媛、邓广荣、商仕琨、杨智麟、王靖等,在表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实践中,注重作品艺术感染力,视觉构成富有新意和生气,拓展了版画表现空间。青年版画家思维活跃,观念新颖,注重探索,或立足民族沃土,或关注都市生活,在版画独特的语言特性和边缘性之间探寻尝试,风格样式多维,创作取向开放自主,他们的努力预示着贵州版画的未来。

新世纪贵州版画创作依然保持以往的精进,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谌宏微、李康合作的版画插图《诗水流年》获银奖;曹琼德的《城市镜像》、王建山的《和煦春风》被评为获奖提名作品。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王建山、宋次伟获优秀奖;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曹琼德的《屯堡印像》获金奖;吕昌清、胡明超的《春色物语》获银奖;周路的《夏》获铜奖,颜冰、钱筑生、滕维平、李丰、谷旭分获优秀奖;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谌宏微、曹琼德、刘隆基、刘延顺分获优秀奖。

2000年王建山获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银奖,2011年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和第二届全国造型艺术新人展吴建棠分别获优秀奖和提名奖;2012年赵江华获台湾国际版画双年展优秀奖。

董克俊多次担任全国美术作品和版画作品展览评委,王建山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全国版画展评委。谌宏微、曹琼德多次参加全国版画展览的相关组织活动。

当下中国版画对艺术本体语言进入广阔的探索和研讨,整体保持着进取的态势。贵州版画家紧贴学术前沿,在区域优势中激活自己的潜力,深入生活,吸收民族文化,研究艺术规律,努力探索地域性与当代性的相互关系,贵州版画呈现出精进多维多彩的创作面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8037f00101d64e.html

共 1 页,第 1 页   目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  

精品连环画

推荐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