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然纸上(1951—2011):《连环画报》60年印象

第2页

文 / 包头连环画(连趣网论坛ID)     绘画 / 佚名

连环画相关     老画报网

(三)上篇·落潮(1958.1—1960.7)


    进入1958年后,《连环画报》上发表的作品,其主题是反映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总路线教育、大跃进、人民公社、办公共食堂、大办钢铁、增产节约、扫除文盲等内容,而且选择了一些生产和运动一线的典型事例入画。并在1958年第20期开辟了“山西特辑”、第23期开辟了“河南特辑”,1959年第9期开辟了“甘肃特辑”进行专题介绍。1959年第11期新辟了“谈连环画”专栏,发表对连环画编绘的各方议论,特别是连续4期对杨逸麟的《青春之歌》连环画进行了集中评价。同时,《连环画报》1958年第7期始12开本改为大16开本,页码从24页增为32页。可不久因纸张调配问题,为保证用洁白的纸印刷,《连环画报》从1959年第7期始大16开本又改为12开本,页码从32页又改回到24页,但增加了2页彩面或4页到6页双色版。1960年第13期的页码由24页缩减为16页。

    这一时期,刊载了不少出自工人、农民等业余作者之手的连环画,在绘画水平上逊色许多,作品的总体水准下降了不少。再加上题材既不新鲜,故事又有点概念化,画报所刊作品的吸引力也缺少了很多。当时,画报还就生产建设题材连环画是否受人欢迎问题展开了讨论。不过,就是在此大气候下,仍有一些画家的作品保持了自身的艺术水平。像刘起的《种梨》;华三川的《项链》、《枪》、《大字报》、《亲人》、《征服时间的人》、《古茜和德茜》、《李双双小传》;刘汉的《红色风暴》;温勇雄的《无脚拖拉机手》、《毛主席来到我们连》;宗静风的《拜月记》;丁浩的《逃学》;陈白一、冯宝诚的《和好》;吴静波的《两头空》;张汝济的《四十年的愿望》;周令钊的《季文子》;吴敏的《拉郎配》、《安业民》;陈俭的《摔碎了的酒杯》;张鸾的《两个将军》;罗兴的《骨肉》、《迎春曲》;夏书玉的《象鸡蛋大的谷粒》、《深山古洞找泉源》;陈履平的《孔雀翎》;胡祖清的《同志的爱》;张令涛、胡若佛的《杨七郎打擂》、《双龙会》;邵国寰的《花生国》;俞沪生的《蛇骨塔》;陈烟帆的《女婿的礼物》、《达吉和他的父亲》;张鹿山的《剿土匪百姓遭殃,论功劳鸡犬同赏》;颜梅华的《小伙子们》;赵仁年、徐进的《新式农具手》;熊明曦的《缆车》;刘继卣、王角的《王国藩和建明社》;李天心的《船厂追踪》、《分类学》;靳尚谊的《三过豹子岗》;李国华的《红领巾接线组》;李山、刘文西的《毛主席在七里营》;顾炳鑫的《夜归》;费声福的《大田和二田》;罗超群的《向秀丽》;罗承力、米瑛的《在康布尔草原上》;周国光的《雅鲁藏布江畔的夜火》;宋怀林的《蓝花花》;刘继卣的《酒泉》、《剥核桃》;王亦秋的《桥》;盛亮贤的《攻克水下堡垒》;胡祖清的《中校一家》;王重义的《海上巨龙》;陈云华、赵隆义的《我的一家》;孟英声的《我的第一个上级》;娄世棠的《跟随毛主席长征》;贺友直的《新结识的伙伴》;胡克礼的《伽利略的故事》;董辰生的《革命的母亲》;盛亮贤、沈悌如的《木匠迎亲》;高燕的《潘虎》;陈惠冠的《风起云涌——义和团的故事》;乐锋的《登巴叔叔的故事》;苏诗敏、郁芷芳的《月照东墙》;汪玉山、钱笑呆的《穆桂英》;刘锡永、王亦秋的《岳飞出世》;杨文仁的《母亲的心愿》;任伯宏、任伯言的《热心助人的曹慧菊》;王亦秋、罗兴的《神刀钻工》;邵国寰、段伟君的《英雄少年刘文学》;黄若谷、丁斌曾、韩和平、张大经的《长石的巨变》;费声福、邓中原的《八月的风暴》等连环画还是很不错的。

        1960年,全国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连环画报》纸张供应十分紧张。这从1959—1960年出版的《连环画报》也能看出一点端倪,当时有多期画报的纸张非常差,与前几年的用纸根本没法比。1960年7月6日出的第13期《连环画报》“编后”中这样写到:“为了把刊物办得更好和适当的用纸,本刊从本期起,每期由24面精简为16面。每本定价也由一角五分降低为一角二分。改版以后,每期的容量要比以前少些,这样就可使我们集中力量,充实现有的篇幅,不断提高内容质量,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并在封底标注了预订价目:“三个月七角二分,半年一元四角四分,一年二元八角八分”,这些似乎都在告诉读者,《连环画报》仍然会继续出刊,只不过少几页薄一点而已,当时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已出版了219期,刚刚进入第10个年头的《连环画报》无可奈何地消失前的最后一期。读者要想看到下一期画报,那已是十多年以后的事了。

退潮(1960.8—1973.6)

    从1960年7月下半月开始一直到1973年6月,《连环画报》开始了休眠期,消失在广大读者的视野中前后长达13年之久。但这“中场暂停”并非个别现象,因为当时有很多刊物因种种原因在随后的几年中均遭遇了停刊的命运,只不过《连环画报》的幕间休息时间早了一些长了一点而已。

让我们再回眸一下,在1951—1960年的《连环画报》上,除了上面已提到画家的外,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像伍必端、侯逸民、邹雅、张慈中、鲁少飞、莫朴、刘勃舒、侯长春、詹建俊、康济、杨先让、高虹、古元、苗地、洪荫培、杨锦文、英韬、方成、林雪岩、孙信、孙世涛、刘岘、邱小玉、刘文西、王琦、罗尔纯、林镛、艾中信、石鲁、李斛、叶浅予、王盛烈、孙恩同、赵宗藻、谷虹、彭彬、缪印堂、韦启美、马晋、金协中、游允常、许荣初、白雪石、沈同衡、萧淑芳、丁午、米谷、赵延年、丁聪、林曦明、王乐天、江帆、李滨生、吴耘、叶之浩、董希文、韩羽、江有生、费龙翔、陈少华、乐小英、赵静东、哈琼文、廖冰兄、黄永玉、毕克官……后面的名字还有许多,这一大批画家都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向《连环画报》提供画作;一些擅长古典题材的画家像王叔晖、墨浪、徐燕荪、任率英、卜孝怀、董天野等都满腔热忱地拿起画笔描绘反映工农业生产的现代题材。另外,不能忘记像卢光照、徐淦、葛安、凡之、白宇、新平、徐光玉、张西洛、郭烽明、尚羡智、胡逸、夏耘、林黄、吴其柔、施瑛、章程、万家春、叶惠元、胡映西、董子畏、冯若梅、田衣、吉志西、吴秾、曹作锐、王素、刘毓敏、王士之、阎大方等一大批默默耕耘的文编者,没有他们生花妙笔的创作和再创造,就不会有珠联璧合、脍炙人口的连环画问世。

    在《连环画报》上刊载过的画作中,有素描、速写、白描、剪纸、水墨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铅笔画、钢笔画、雕塑,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美术创作手法和技巧;绘画的形式和功能也多种多样,有连环画、漫画、年画、独幅画、组画、宣传画、装饰画、插图等。当时不少连环画的首次露面都在画报上,《连环画报》既是各路名家好手演出的大舞台,也展现了新中国连环画和连环画家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三)上篇·落潮(1958.1—1960.7):

1  2  3  4  
本文阅读提示
(三)上篇·落潮(1958.1—1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