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然纸上(1951—2011):《连环画报》60年印象

文 / 包头连环画(连趣网论坛ID)     绘画 / 佚名

连环画相关     老画报网

【2011年是《连环画报》的花甲之年,本人特写此文记之

“阅”然纸上(1951—2011):《连环画报》60年印象(一)

        1951年,一个普通的农历辛卯年,诞生了一本以刊载中国传统连环画为主的通俗美术刊物——《连环画报》。光阴似箭,时光如梭。2011年,当又一个辛卯年来临时,这本新中国连环画杂志第一刊——《连环画报》已不知不觉地迎来了60周岁。整整一个甲子的风雨历程,截止2011年6月号(包括19737月试刊号和19862月外文版创刊号),共674期《连环画报》上刊载的连环画及美术摄影作品,既是《连环画报》努力奋斗的一个缩影,还通过这些作品折射出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同时,依托《连环画报》这一载体,又见证了新中国连环画的成长发展与兴盛低迷历史,也记录了共和国的曲折发展与辉煌成就历史。

    下面,笔者以上下两篇分“小潮”、“大潮”、“落潮”、“退潮”、“涨潮”、“涌潮”、“低潮”、“新潮”共8个章节来叙述的内容并非是《连环画报》60年历史的全部,只是一个连环画爱好者、一个《连环画报》收藏者对画报的点滴记忆,以及对一批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连环画作品的择要记录。

(老画报网 配图)

上篇·小潮(1951.6—1954.12)

    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深受群众喜爱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这四大类通俗易懂的艺术表现形式,既能作为改造旧艺术的好形式,又能密切配合时事政治宣传,并有利于文化知识普及教育等,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遂占据了主流艺术的位置。按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关于改造旧连环画的指示,在《一九五〇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中,就1951年工作计划要点提出了“出版连环图画定期刊物与较好的新连环图画五十种。争取在两年内做到在全国各大城市有害的连环图画不再印行”的要求。1951年6月1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20开本《连环画报》半月刊应运而生。

   “连环图画从前叫‘小人书’,现在却不光是小人爱看它,就连大人也爱看它了。

   什么原因呢?第一、这种书里面印的,不光是字,大部份是图画,容易看得懂;第二、里面画的事情,有头有尾,清清楚楚,越看越有趣味。

   中国人民从前在旧社会受压迫,没有钱也没有机会念书,不识字的很多。自从解放以后大家翻身了,一心就想多知道点新鲜事儿,多懂些新道理,好来真正做国家的主人。这种连环图画既是容易看,又好看,所以大家就都喜欢看它了。

   不过眼前摆在市上的连环图画,好的少,不好的多;讲新鲜事情和新道理的少,讲旧事情和旧道理的多;有的里面讲的还是封建迷信那一套,对大家没有好处。

    现在,我们想出这么一本定期的连环图画小书,想要用大家喜欢看的连环图画这种东西专讲新道理。不论是新社会里的新事情和从前的老事情,我们都从人民的观点来讲来画,希望大家能在这本小书上得到点益处。我们想半月出一本,一本一本的出下去。我们顶大的愿望就是让大家看过第一本还想看第二本,一直到完全适合大家的要求。希望我们的读者同志和老乡们常常给我们提意见,对我们这本小书多加批评,让它一期比一期好,一期比一期有进步!”

    上面这篇短文,出自《连环画报》1951年第1期创刊号上“发刊的话”。从中大家可以知道当初发行《连环画报》的宗旨是什么,主题是哪些,读者对象是谁等内容。

    创刊后的《连环画报》一面按期出刊,一面改进完善,先后设立了“大众俱乐部、批评和介绍、天下大事、民间故事、科学知识、群众习作(后改为“群众创作”)、怎样画画、美术活动、民间美术”等专栏,特别是介绍有关美术活动、民间美术的内容,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史料。而“群众创作”的栏目也给不少业余作者提供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如当时广东东莞县14区大盛村农民郭同江的作品《换车》就首刊于《连环画报》“群众创作”,随后,其画作不断,成为了连环画坛的专业好手。同时,画报的开本由小变大,画面由小变大,内容由少变多,页码由少变多,可售价至总第218期都保持人民币1500元(旧币值,后改为新币值1 5)不变,直到停刊前最后一期(总第219期)因页码减少才调低了3分。《连环画报》从第29期(1952年)始将原来的竖20开本改为横20开本。《连环画报》从第30期(1952年)始增加2页彩面,减去2页单色面。从第33期(1952年)始增加4页彩面,彩色达到14页,单色14页(包括封面、封底,下同)。第38期为《连环画报》1952年最后一期,流水编号结束,从1953年1月始按年度月份排序,流水号为总期号,并开始改由邮电部北京邮局总发行,全国各地邮局、电信局均可订阅零售,各地新华书店及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仍照常办理代订代售工作。从1954年第1期始,《连环画报》页码从原来28页增加到34页,下半年从第13期《连环画报》始由20开本改为12开本,页码24页,单色18页,彩色6页。

    这一时期《连环画报》上刊载的作品都紧密配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文化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和爱国丰产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工业和国防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和平运动,中苏友好,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全国人民代表选举,《婚姻法》宣传等主线(《连环画报》12期是《婚姻法》宣传专号,第18期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专号;1953年第7期是纪念斯大林专号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技术革新能手和生产典型、新社会的新生事物,及时报道时事政治和重要会议、相关活动,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风地人情,普及有关知识等,留下了不少值得一看的连环画作品。如刘继卣、王物怡的《生死缘》(这是《连环画报》创刊后的首部长篇连载,除中间因“《婚姻法》宣传专号”暂停了1期,261幅图一口气连载了13期,其中刘继卣绘了11期,刘继卣、王物怡合绘了1期,王物怡绘了1);徐燕荪的《愚公移山》、《古城会》、《失守街亭》、《农民和狼》、《屈原》;刘继卣的《心爱的小人书》、《抱大石头的小孩子》、《曲耀离互助组抢墒播种》、《长处和短处》、《龙虾、梭鱼和天鹅》、《谁能保护小家兔》、《武松打虎》、《不要冤枉了小花猫》、《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未婚妻》、《西门豹》、《游动物园》;阿老、张凡夫、王角、安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彦涵的《冲过铁丝网》、《马鞍山的暴风雨》;姬寿彭的《八勇士宁死不屈》;王叔晖的《金日成将军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发扬工人阶级高贵品质的商凤举》、《老李搬家》、《红苋菜》、《七十架步犁》、《三姊妹》;肖林的《婚姻自由》;阿老、苏晖的《植棉模范曲耀离》;墨浪的《老于师傅不愿退休》、《大禹治水的故事》;田零的《老宋带头》;王物怡的《方志敏烈士》、《换防》;赵枫川、古一舟、吴静波的《张有顺事件》(连载3期,图59);江荧的《半夜鸡叫》;任率英的《完璧归赵》;顾炳鑫的《一对勇敢的哈萨克》、《雪白马》、《废品的报复》;刘馗、刘宝印、张宇、景启民的《党的好女儿》;周立、贲庆余、陶治安、王绪阳、路坦的《童工》;温勇雄、吕恩谊、吴敏的《一场海战》;徐燕荪、墨浪、任率英的《揭竿而起》;丁浩的《大家庭》、《只剩一点点了》;华三川的《我要读书》、《这不是普通的苹果》、《火光》;杨逸麟的《苏联老教授》;毛用坤的《做好一件事》、《米嘉的5分》、《枣》、《谁是好孩子》;

林锴的《妇女主任》、《界碑》;墨浪、任率英的《苏武》;俞沙丁的《嘎达梅林》;姚有信、金奎、姚有多的《真正的爱》;小流、吕品的《金苹果树》;蔡振华的《一个和平小战士》;程十发的《列宁铜像》、《看法不同》;卜孝怀的《真假李逵》、《林冲》;王仲清的《皇历迷》;陈少梅的《孙膑与庞涓》;徐燕荪、任率英的《干将和莫邪》;房绍青、张镇照的《急于求成》、《滥竽充数》;刘明义的《村仇》;董洪元的《矿井12天》、《金达莱花》;华君武的《在美国的一个小饭店里》;尚沪生、王式廓、罗工柳、李宗津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吴静波、赵枫川的《秋保》;徐进、汪观清的《我们分享了一份光荣》;费声福的《满囤入社》;颜梅华、贺友直的《朝鲜的卓娅》;董天野的《和氏璧》、《王冕》;温勇雄的《消灭海盗》;阿老的《听护士的吩咐》;张树德的《磨杵成针》;杨永青的《陈州放粮》;吴敏的《假日的战斗》;毅进的《胜利者》,等等。并在连环画的编绘中,常常把苏联、波兰等外国的作品进行中国化改编,使故事情节更贴近,让中国读者更容易理解。虽然当时连环画流行的是单线白描的风格,但也时不时地有运用其他技法创作的连环画,给读者带来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二)上篇·大潮(1955.1—1957.12)


     在《连环画报》进入第5个年头后,虽然着力点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先进人物、批判胡风、第一个五年计划、肃清暗藏反革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个五年计划、反右斗争等方面宣传教育的总体基调和力度未变,但刊载的连环画在选题上比以前拓宽了,绘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与提高,迎来了画报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好作品,有的成为了很有影响的连环画精品佳作。如申申、景启民的《浑河水》、《过草地》;王治、尚一的《休假》;毛用坤的《同学》、《大扫除》;王弘力的《猎人树》;毅进的《牧鹅少年》、《男女平等》、《这决不是偶然的》、《伟大的爱》、《礼物》、《不给白军当兵》;温勇雄的《海上老英雄》、《一面红旗》、《南云岛上》、《复员军人的婚礼》;张树德的《赶会》;徐甫堡的《苏联专家在我们厂里》、《13号炼铁炉》、《中国支队》;陈缘督的《邹忌谏齐王》;王永恒的《击沉太平号》;肖林的《新人》、《信》;张鹿山的《黄魏争功》、《炼印》;陈烟帆的《怒江边的歌声》;周令钊的《王贵与李香香》;董天野的《哪吒闹海》;王角的《红旗飘扬在一江山岛》;王白水的《春宝妈》、《春蚕》、《姐妹红》;刘继卣的《兔子的尾巴》、《水帘洞》、《小鹿》;刘明义、刘开基的《老烟筒》;卢汶、王亦秋的《定军山》;华三川的《木盒》、《美丽的心愿实现了》、《为什么》、《帽子的秘密》、《火马》、《一瓶脱脂牛奶》、《两块钱》、《怎么办》、《安德凯和狮子》、《邱里宁》;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连载3期,图150)、《山地追踪》、《诺言》、《“哨兵”》、《竞赛没有结束》;皮之先的《古小菊和她的姐妹》;林锴的《巧断垂金扇》、《翠岗红旗》、《姬生》、《三岔口》;程十发的《画皮》、《孔乙己》、《幸福的钥匙》、《姑娘和八哥鸟》、《召树屯》、《菠萝飘香的日子》、《卖炭翁》;吴敏的《英雄的水兵》、《海上铁鹰》、《深夜》、《水兵英雄传》、《懒鬼海乔》;刘传邺、刘津珍的《两个朋友》;徐焕侠的《丰收的歌》;董洪元的《越南小英雄》、《童年》、《小号手》、《宝石姻缘》;张岳健的《孟广泰老头》、《范进中举》、《铡赵王》、《一只鞋》;刘端的《两块界碑》;刘王斌、郑家声的《五分》;王仲清的《诛魔记》;王恩盛的《春梅子的婚礼》;宋庆济、郑若泉的《秧》;凌虚、林禽的《祖冲之》;刘永凯的《丽水河边》、《毛主席的奖赏——〈在毛主席周围〉之一》;胡少飞的《神笔马良》、《春天的花圈》、《神牛》;费声福的《滑雪竞赛》、《一个学徒工》、《两代》;丁浩的《五角钱的故事》、《标语》、《一个爱情的故事》;颜梅华的《礼物》、《李龙打鹿》、《幸福是什么》;毓继明的《秋娥》、《巡线工》、《母与子》;姚有信、姚有多的《跳绳》;水天宏的《铁算盘择婿》、《不平凡的星期天》;蓝江的《猎人姑娘》;戴敦邦、诸庭樵的《服务》;刘开基的《一个无铃的马帮》;吴家华、杨国勋的《阿苏拉吉》;蒋萍的《李纲抗金》;刘继卣、肖林、陈沙兵的《双轮双铧犁》;顾生岳的《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高燕的《拼图》、《谁是傻瓜》、《解放军叔叔来了》;高龙生的《贾儿》;华君武的《成衣匠奇遇记》、《忠诚的傅琪小姐》;徐宏达的《闹天宫》;陈世真、吴敏的《宝石簪》;杨英镖的《金龙号》;靳涛、王兆相的《黎明的河边》;郭同江的《妈妈的心》、《妯娌俩》;墨浪的《时迁盗甲》、《伍子胥》;盛锡珊的《晴雯》;黄绂、陶治安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陈旭的《猎虎记》;永祥、洪仁、巧云的《祝福》;陈白一、李润章、钟以勤、项飞的《生猪仓库主任》;沙更世、肖林、林锴、王角、刘继卣、罗尔纯、娄世棠、贺宝昱、林一鹤、陈旭、张大国的《以俄为师》;张文元的《龙伯钓鳌》;王仲清、吴性清的《香蕉孩子》;张怀江的《鲁迅与方志敏》;赵隆义的《起义归来》;吕恩谊、吴敏的《毛主席和水兵》;王叔晖的《西厢记》;汪观清的《制犁的人》、《露两手》;杨文秀的《宝石花》;何孔德、王恤珠的《翠岗红旗》;赵树椿的《不屈的米特哥》;段伟君的《小突击队员》;毋振元、张镇照、陈辅、纪虹、王珏、石可的《三里湾》(连载3期,图132);贺友直的《孙中山伦敦蒙难》、《卖书》、《毛主席没有过黄河——〈在毛主席周围〉之六》;陈敬翔、蓝玉田的《杜秀清》;罗盘的《老鹰岩探矿》、《妈妈》、《给毛主席献马——〈在毛主席周围〉之三》、《米洽参加了十月武装起义》;吴静波的《漳水河》、《家属委员》;戈辛锷的《月球航行》;赵敏的《懒善人》;刘锡永的《虎牢关》;田原的《敬的是袍》;佟翔天、寇鸿烈的《金君玛梅》;韩书、张鸾的《老师爱我们》;赵洪武的《栓着铃铛的剃头刀》;赵宏本的《桃花扇》(连载3期,图132);丁斌曾、韩和平的《赤桦信》;戴敦邦的《小银燕》;郑丽瀛、王今栋的《金钥匙》;马子遐的《三件宝》;卢汶的《画马》;潘世勋的《过雪山》;长之的《朱总司令和一个县长》;江荧的《盖马棚》;韩书的《常新和二平》;林一木、林祖峰的《卓文君》;郭大光的《就业记》;于雁、朱迪的《老瓦工和他的女徒弟》;张路的《悟空怒打白骨精,八戒智激美猴王》;张鸾的《小华》(连载3期,图104);杨青华的《三顾茅庐》;苏光的《乡下的鹅》;黄子希的《美鸳学画》;刘尚的《唐明皇梦游月宫》;邓柯的《前途》;赵仁年的《两匹布》;李骞、刘汉的《有志者,事竟成》;蛰中的《毛主席最后撤离延安——〈在毛主席周围〉之二》;董辰生的《风雨夜行军——〈在毛主席周围〉之四》;张白羽的《大菊和二菊》;金来临的《青弋江上》;范一幸的《敌人也听毛主席的指挥——〈在毛主席周围〉之五》;沙清泉的《乌鸦和狐狸》;杨永青的《苗林情侣》,等等。这些题材丰富广泛、风格形式多样、技法变化多端的连环画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画报也成了培养连环画编绘者的摇篮。

    《连环画报》从1955年第1期始书页由原来的向右翻改为向左翻,自第5期始售价改为新币制“一角五分”标注,第13期始设立了目录。另外,在 1955年第7期“群众创作”中专门刊载了农民画家郭同江的作品和介绍文章,当时上海的戴敦邦、诸庭樵的在第15期“群众创作” 中首次发表了《把麦票还给合作社》连环画。从1956年第1期始,茅盾的“连环画报”刊名题字被改为简体行书,并从5月份起在全国各地扩大征求订户,第13期开始使用简化汉字,第16期又增加了“读者、作者、编者”专栏。1957年的《连环画报》取消了部分一般读者不需要的栏目,新辟了“评介”专栏(开篇介绍了刊载在19569月号《辽宁画报》上的《十五贯》),同时连环画作品的容量也增加了。第1期的封面图选用了王叔晖彩绘的《西厢记》中崔莺莺看张君瑞所写诗笺的“寄柬”场景,这几乎是《连环画报》创刊以来首次用连环画选页作封面图。此后,用连环画选页作封面、封底图逐渐多了起来。

(一)上篇·小潮(1951.6—1954.12)

1  2  3  4  
本文阅读提示
(一)上篇·小潮(1951.6—1954.12)